深度阅读 | 中期茶的过去及其未来
2017.06.16
3000

  前言:本文基于很多茶友前来后台咨询中期茶的概念,故笔者收集整理资料编写以便解答。但本文由于时间关系和资料不足等问题,内容可能有所瑕疵,对于其提出的个人观点主要是希望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求同存异,互相交流学习为主。

1.什么是中期普洱茶?


  中期茶是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云南各大国营茶厂转制,期间所生产的存期大约10至20年之间的普洱茶,包括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本文主要讨论是是生普洱茶。目前市场上对中期茶具体年限标准不一。对于中期茶的年限,行业内不少专家,学者甚至茶企,茶商,茶人有着自己的认定标准。毕竟人为定义的任何东西,本身就很难有标准固定的答案,有所争议并不为奇。但笔者认为应该定在7年左右,因为普洱生茶转化到能体现本身魅力都要沉淀7年左右时间。生普洱茶存放7年以后,汤色青黄转为橙黄,通透明亮,原茶苦涩味也开始转化,茶香已入汤,口感已变化,这个时期的茶才逐步进入了适饮期


未标题-11.jpg


2.行业老茶的代表及其发展史


  行内人士把普洱茶近百年的历史分为号级茶,印级茶和七子饼三个时期,各个时期的茶品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标志:

  (1)号级茶泛指20世纪初至1938年中国云南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创立,第一批“中茶牌圆茶”出品之前的私人茶庄制茶时期的产品。其代表有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车顺号等。


未标题-12.jpg

宋聘号:红标宋聘


未标题-13.jpg

同庆号:双狮同庆


  (2)印级茶是指从1938年中茶公司成立,生产首期红印圆茶开始,至1967年这个期间生产的茶品,分别有红印、绿印、蓝印、黄印四种。


未标题-14.jpg

50年代无纸红印


  (3)七子饼是指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中茶牌圆饼改名为云南七子饼茶为标志,普洱茶进入了七子饼茶时期,至21世纪初云南各大国营茶厂改革转制而告一段落。包括勐海茶厂出的7542、7572、8582、7592等,还有下关茶厂8653、8633等。其主要的代表为八八青饼(1989年至1992年期间勐海茶厂生产的生普洱茶,是一个时段内产品的总称。)八八青饼分为有内飞和无内飞(台湾版)两种。其亮点在于有故事而且纯干仓,有数量。


未标题-15.jpg


3.目前中期茶已逐渐进入了适饮期


  普洱生茶生产出来经一定时间存放后,经茶叶中的微生物发生氧化聚合(即后陈化过程),才能达到苦尽甘来,越陈越香的效果。香气优雅醇正,汤色栗红明亮,茶气清正沉稳,茶韵圆润,水长耐泡,回味悠长。60年代的老茶,其味普遍以药香为主,气感茶味稍淡,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历史,人文和收藏等方面。而2005年以后制作的普洱生茶,它的原料等级和制作工艺普遍都大大提高,进入适饮期的中期茶的质量和级别普遍比早期的普洱茶高很多。


微信图片_20170616152237.jpg

  

4.优质的中期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云南茶叶产量从1993年到1996年都是6万多吨,1997年至2000年是7万多吨,2000你那至2003年是8万多吨,期间主要是出口红茶为主。到了2003年,普洱茶贸易火热,产量达到了11万吨。新普洱茶园如雨后春笋一样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新种植的茶树高约50厘米,呈灌木状,种植在台地上,因此被成为“台地茶”。台地茶茶树虽小,产量却很高,而且采摘不受季节限制。很多台地茶开垦方式是把原生态的森林进行砍伐,然后种植,部分商家为了达到高产的目的也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在易武,原始野生茶园所占面积已经不到全部茶园的30%,而且目前仍然持续快速被改植,在易武363平方公里的茶园中,老茶园由一万亩左右减至现在的2千5百亩左右。古树茶物质丰富,后陈化效果好,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现存的古树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再加上受到茶区,拼配,原料等级季节采摘,以及仓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限制。无论是现存的还是未来的优质中期茶,都是具有一定的稀缺性的。


未标题-16.jpg


5.2000年左右的中期茶状况


  2000年时期,当时中期茶包括厚纸,八八青饼,80年代末的铁饼价格都是300元左右,比铁观音还便宜。2001年,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举办第二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普洱茶得到关注。随着芳村茶叶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期茶交易火热,市场上有了一定数量的八八青饼成为了传统干仓生普洱茶的标杆,一是品质良好,二是为了增值。当年的7542是7元一饼,但是八八青饼放了十年是350多元,10年增长50多倍。2003年港仓厚纸8582在芳村买600元一片,其实已经是天价了,因为易昌号新茶才二十多元,7542估计也就是十来元的样子。当市场看到老茶数量较少,而未来市场越来越大,就大量的投资新茶。


6.中期茶收藏投资的未来


  早期台湾著名普洱茶研修者邓时海提出了:品老茶,喝熟茶,藏新茶。然而普洱茶的主要品饮年龄范围还是集中在35岁到60岁左右。对于经济条件相对充裕的消费者和收藏者来说,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是远远大于产品溢价的。一个45岁的消费者买茶回去,要等20年才喝,实在是望梅不能止渴。也就是说,消费者或投资收藏者要盯住的是一篮子成本,而不应该是账面金额。而未来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必然远大于目前,因此中期茶在未来一定是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未标题-17.jpg

  

7.中期茶未来的四大判别难题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提出过一条玉石定律。该定律提到讯息费用奇高的物品,没有专家作判断是不值钱的。收藏投资中期茶,就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要判断一饼中期茶的市值,有四方面的困难。其一是鉴别真假,其二是鉴别优劣,其三是判断其重要性,其四是衡量市场的接受性。鉴别优劣性相对比较容易,我主要谈及其他三项


  (一)中期茶的真假鉴别

  在第一点鉴别真假上我相信就是很多收藏者的痛点,尤其是看好中期茶但是专业性不强的投资者。我的出发点,没有一定延续性和知名品牌商的中期茶到了后期是很难鉴别真伪的,尤其是拼配茶。早期普洱茶品牌相对较少,筛选机制相对容易,如今普洱制作和销售泛滥,将是未来筛选优质普洱茶的难处之一。因为陈化的普洱和诸多的艺术收藏品一样是属于讯息费用奇高的物品。判断标准的理论依据本身属于经验性知识,这类知识属于拟规律性知识,本身可对可错。另外,讯息费用高的物品,真是不能被证明,只有伪可以被证明。有时候假冒得真假难分很多时候是很容易的事,除非你能够找到假的证据,否则你只能试着去接受它。中期茶年份久远,原料等级不一,茶区范围大,仓储环境不一,制作工艺不同(纯料,拼配,熟茶等),采摘季节不一,无论是外形和口感都千差万别,而且不断变化中,倘然该茶品不是出自于有一定延续性的知名品牌,判断实为困难。即使同一原料和工艺的茶,储藏在不同地区十年后口感都有一定差异,拿什么来判断它的原料真伪性呢?你最多能够验证棉纸,但如果你只信这点,那应该说投资棉纸的收益率是远高于原料的,可能超出1000倍都说不定。

  以两年前吵得热闹的苏东坡手书的《功甫帖》为例吧。该帖只几个字,没有苏子的署名,拍卖成交价八百多万美元。有专家说是真,也有专家说是假。我怎样看呢?没有假的证据,只能接受。同样,未来如果有人拿着个十几年前不知名的茶庄的纯料同庆河卖给你,你最多只能鉴别大致好不好喝,符不符合相对口感特征。至于是不是纯料你是极难鉴定的。


未标题-18.jpg


  (二)判断其重要性

  判断一件中期茶的重要性也不易。市场上普洱茶满大街都是,未来哪款茶能够受到追捧,谁也说不准。很多时候要过了一段时日才知道。但是收藏有一定延续性的知名品牌的古树稀缺普洱茶,至少对应的市场量和树龄原料都有一个大概的信息度可衡量,对于其重要性的判断,起码有个起点的标准。收藏界有这么一个市场规律:同类别的物品,假以时日,重要物品的价值上升,其增长率一般比普通的为高。同类物品,价格上升时一起升,但下降时重要的不降,或降很少。换言之,同类的物品,重要与不重要的价格差距会因为时日的蹂躏而愈来愈大。例如我知道某名家的画作,同样大小,二十年前重要的三十万,普通的二十万,今天却变为二千万与二百万。重要的上升了六十多倍,普通的只十倍。理由是重要的精品数量一般甚少,在藏家的手会有顽固的收藏性:不容易买回来的作品不容易放手。而普洱茶的品鉴又具有损耗性。今天回看也是如此,2005年岁月知味的易武正山古树茶(现改名为易武古韵)市价才100多块钱,如今市价已达5000左右元,翻了50倍,而芳村大量低端原料的茶叶陈放十年左右目前市价也只是在100-200元左右而已。


  (三)衡量市场的接受性

  市场的接受性其实是和其真伪性,优劣性和重要性是相关的。有一定延续性的知名品牌的茶在市场上的流通性和接受度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正规厂家出品的茶品,既然能够经营销售,那么在市场接受性上已经有了第一步的把关。其次,高端优质稀缺的茶叶,在市场上的流通性和接受度往往比烂大街的低端产品要吃香很多。与此同时,品牌商生产技术成熟,仓储条件相对稳定,有一定的品牌名誉度和美誉度,相对来讲也有一定的保障。


未标题-19.jpg


  (四)鉴别其优劣性

  干茶外观如何,叶底是否好看,喝起来舒不舒服,这是最直观的。在这四点中,应该说优劣性是最容易判别的(前提是你对茶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度)。也就是说虽然你无法辨别市场对于该茶的接受性也无法判断原料的真伪性,但是起码你能感知其是否好喝。但是这里还存在些问题。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市场上还是存在着二八定律。也就是说大多数的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是专业性不强的人。有时候你拿着一饼真正品质良好的茶叶,也会遇到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尴尬局面。


未标题-20.jpg


8.品牌商才是专家,专家不是专家


  讯息费用高的物品其市价的方差可以大得惊人。同类或差不多的物品,在不同市场其价之差可在百倍以上。原则上,为了减低难辨真假的收藏品的讯息费用是需要专家的存在。但是对于大多数收藏者来说,找鉴证专家和找优质真品一样困难。市场上充斥着鉴证专家,是否可靠却有不少问号。懂得鉴证的专家要有相当长时日的考查投入,加上如果专家不亲自收藏不容易学得好。另一方面,有了可靠的知识,这些专家喜欢秘技自珍,不会轻易地传授外人。再一方面,有些基本上算不上是专家的,却大言炎炎,以专家自居来提升自己的身价。笔者曾经目睹很多知名专家在受聘审评时喝都不喝,随便让助手乱填个分数资料即可,另外中国如今的教育制度是存在很多弊病,很多茶行业专家的能力可能并没有光环那么闪亮。花钱买证书,花钱评高分的现象在中国社会也见怪不怪。当然,茶行业也有很多优秀的专家,这点是不可否认的。我的意思是选择一个真正的专家和选择一饼真正优质的中期茶难度是一样大的。另外,你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请得动这些真正的专家大佬来为您鉴别吗?可靠的专家难找,没有疑问的物品难求,加上有问号的中期茶也可以沽出,可以赚钱,未来的市场必然会卖假货。如此市场上充斥着假货和不理性炒作,那么讯息费用奇高的物品,我们也不能从市价判断真伪或优劣。

  总之讯息混乱,专家鉴别的道路可能适合于大品牌商和机构,对于大多数收藏者来说,品牌商才是您真正的专家。笔者也承认市场上的部分非大品牌商的黑马好茶未来也会大放光彩,只是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专业性不强的收藏者来说,控制好安全边际,选择风险可控的收藏品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