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茶仓知多少?
2017.06.16
4670

  东莞,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在东莞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型专业茶叶批发市场达11个之多,茶店,茶庄达七千余家。根据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东莞每年茶叶交易金额高达约30亿元,年交易量仅次于广州,民间囤茶量超过30万吨。

  而东莞茶仓,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无论仓储规模,囤茶品类,技术水准还是品牌集中度,在国际,国内都走在行业前列,初步确立了东莞存茶的权威地位。而东莞作为中国收藏普洱茶最早最集中的地方,茶产业近年发展迅速,交易流通活跃,诞生了多家茶企总部。在实现批量陈化,产品从投资市场进入消费市场,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未来十年市场超过50%的老茶将出自于东莞


未标题-1.jpg


一.东莞茶仓发展史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2000年

  伴随着大量台资企业到东莞投资,台湾人喜欢喝普洱茶,收藏普洱茶的风气也传到了东莞,拉开了全国收藏普洱茶的序幕。当时民间藏茶的量其实很小,很多人藏茶只是对普洱茶的滋味和后陈化产生了兴趣,仅限于个人爱好。


  2000年-2007年

  藏茶开始成为一种目的明确的投资行为。2004年后,藏茶之风日盛。当时普洱茶紧随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从2006年初一路猛涨,直至2007年夏末普洱茶市场崩盘。


  2008年-2016年

  东莞的收藏客和经营者开始理性地对待普洱茶投资,普洱茶并没有淡出人们的投资视线,反而,有些先知先觉的茶商,从2008年开始重视品质,进行品牌化运营,普洱茶看似萧条的表面,孕育着更大的生机。东莞民间涌现出一批大型专业茶仓以及众多的茶庄仓,家庭仓,在茶叶界确立了“藏茶之都”地位。


二.茶仓起源


  饮茶,无论在全国还是东莞,都是一种优雅的艺术享受。随着东莞商贸的发展,喝茶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爱喝茶的东莞人,带动了茶市的兴起和繁荣。

  东莞人多数拥有属于自己的物业,东莞物业过剩为藏茶提供了契机。

  由于东莞的商贸发展,东莞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雄厚资本,而且拥有数量众多的普洱茶经验藏家。

  东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温差小,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储藏,有利于加速普洱茶的自然陈化过程。


未标题-3.jpg


三.茶仓形态


  自清朝末期到2000年以前,大陆的普洱茶几乎没有仓储概念。当时仓储概念更多是由香港传过来,随着普洱茶整个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普洱茶越陈越香有了认识,仓储才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1)以仓储地域分

  云南仓

  作为发源地的云南除了气候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普洱茶发酵陈化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微生物菌种的独特性更是其他地方不能模仿的。


  港仓

  港(香港)仓的历史很长,市场上常把港仓等同于湿仓,但对于湿仓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


  广东仓

  广东仓最大的优势在于既有港仓模式可以参照,其便利发达的交通和成熟的城市配套为今后仓储的发展提供了硬件上的强大支持,优良的仓储基地尤其以广州,东莞为代表。


  大马仓

  解放后,中国特种茶港销的主要是普洱茶,侨销大马的主要是广西的六堡茶。普洱熟茶和六堡茶在工艺和口感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加上马来西亚茶文化发展蓬勃,为普洱茶的推广奠定了优良的先天基础。

  而早在1990年代末,一些台商便把普洱茶带到了马来西亚,经过数年培育,到了2005年在大马华人社区吹起了一股普洱茶旋风,直至2006-2007年达到顶峰。以此观来,大陆和马来西亚的普洱茶热,其实都是一根藤蔓上结的两个瓜,都是台湾普洱茶市场于2000年崩盘后,台湾茶商被迫突围转战造成的。2000年前后,一些台商借道香港,广东,深入云南产区,通过数年潜伏最后点燃了2003年以来的普洱茶狂潮。于此同时,台商还南下南洋,进入中国茶叶的传统侨销市场--马来西亚。

  普洱茶热起来后,引起了以海鸥集团为代表的财团的关注,在资本的介入后,继香港仓,广东仓,收藏普洱茶的第三极——“大马仓”于2007年横空出世。


  (2)以仓储性质分

  湿仓

  早年,在香港,广东等地,一些厂商为了加速生茶陈化过程,人为将茶品放置于高温,高湿的地窖,防空洞,溶洞等环境,如此存放的茶品泛指湿仓茶。


  干仓

  普洱茶转化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氧气含量气候等各个方面都影响着普洱茶的转化方向。存茶温度最好保证在30-35摄氏度左右,太低了氧化速度会变慢,湿度最好保持在75%左右,太干了不利于酶促发酵。自然存放的普洱茶,保持适当的温湿度,防止霉变,干仓后陈化效果良好。


  技术仓

  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加速普洱茶发酵过程或可以掩盖湿仓缺陷,统称为技术仓,如加入特定的生物菌种。


四.东莞存茶流通问题


  当前东莞存茶主要涉及三大方面问题:

  其一,对普洱茶的投资,应该先完成后陈化,变成消费品。东莞大量的普洱茶是2004年以后的产品,陈化不完全。很多优质的普洱茶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后陈化。

  其二,由于早期藏茶者不专业,很多产品原料不好,部分不是用晒青工艺制作的。这类品质较低的茶品,有些很难陈化为品质口感良好的老茶。

  其三,东莞现今存量已较大,而东莞本地消费市场太小。但是东莞有规模的藏茶始于2004年,很多普洱茶未进入中期茶阶段,卖老存新的循环还没真正形成。也就是说,我们还处于上半场阶段。


未标题-7.jpg


  目前,东莞茶仓除了为数众多的家庭仓,茶庄仓外,占主流地位的则为大型专业企业仓。多年来,东莞茶企通过积极探索,研究,在规模化存茶以及品牌运营,渠道拓展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2009年东莞茶博会上首次提出“陈化地”概念,“东莞仓”在茶界声名鹊立,以双陈普洱,天得茶业,昌兴存茶,岁月知味为代表的企业陆续浮出水面。但是真正把“东莞仓”打造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岁月知味董事长郑少烘认为:东莞的气候适合普洱茶的自然陈化,近年来广大藏家,厂家都已经摸索出一套可行的仓储方法。由于仓储环境对普洱茶的后续品质影响很大,建立标准化的仓储体系势在必行。对比同一款普洱茶的口感,在东莞陈放几年后,与在昆明,上海等其他城市陈放的茶会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希望业界能够共同打响统一的“东莞仓”品牌,建立消费者对“东莞口感”基本认知,这对厂商,藏家都是一件好事。


未标题-5.jpg

“看得见的转化”——易武古韵(2005~2014)


  2013年岁月知味推出了“看得见的转化”,并在茶博会以及各地品鉴会上举办“看得见的转化”,直面消费者,所谓“看得见的转化”就是将不同年份的同一款茶进行同时冲泡,让大家亲身感受易武茶在历经岁月后的独特魅力。经过十年的沉淀,岁月知味普洱茶已逐渐进入适饮期阶段。“看得见的转化”是一个比较高明的宣传语,它也浓缩了以岁月知味这样的企业为代表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而且是专属于普洱茶的模式。


未标题-6.jpg

  岁月知味自然仓仓储基地


  仓储地点:东莞

  仓储面积:7000余平方米

  总囤茶量:约1200吨(其中优质易武中期茶约700吨)


未标题-7.jpg


  “卖老存新”良性循环格局

  岁月知味茶业总部设在广东省东莞市,下属配套千亩茶园基地,初制所,古法生产车间和专业陈化仓库。作为东莞早期的普洱茶收藏投资者,岁月知味2005年转为经营企业,并在东莞建起规模化专业茶仓,并利用科学合理的仓储构建优质陈年普洱茶强大库存体系,是目前国内易武茶区年份茶储存量最大的企业。从2005年起,岁月知味确立了易武茶新品开发与规模化仓储的独特发展模式,每年有计划地入库新茶,销售库存老茶。经过十年的运营,已实现了易武茶“销老存新”的良性循环,每年销售额中老茶占比已超过60%。岁月知味,只为让您喝到一杯好茶。